红楼梦 > 红楼梦研究 > 红楼探秘 >

红楼梦大观园蘅芜院布局之谜

2019-02-11 15:38

  主山宽度之谜

  俗话说趁热打铁,下边的研究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热”指的是蜂腰板桥布局,“铁”指的是大观园的主山山高之谜,蜂腰板桥的揭密为研究大观园主山山高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通过前边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主山在大观园的东部,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一个数值,那就是主山的宽度,这样就可以知道主山的区域,确定西山脚的位置。但是,在文本中曹雪芹并没有直接给出这个数值,我们只能根据文本,做近似的研究。

  “凸碧山庄在脊峰上”,脊就是山的脊背,峰是山的最高处,就大观园主山而言,最高处凸碧山庄所在的山脊就是主山东西的分界线,凸碧山庄的中心点就是主山的中点。

  黛玉湘云跟随贾母从省亲别墅出发到凸碧山庄的路线是这样的:省亲别墅-藕香榭水池东北角-凸碧山庄;黛玉和湘云下山到凹晶溪馆的路线:凸碧山庄-藕香榭水池东北角-凹晶溪馆。可见,她们上下山走的是同一条路,这条路“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

  我们知道,凹晶溪馆离藕香榭水池东北角非常近,在池沿转过弯就是凹晶溪馆,因为凹晶溪馆是凸碧山庄的退居,而凹晶溪馆在主山西侧,这就决定了两个建筑为东西方向且在一条线上的两个建筑,我们把凹晶溪馆的中心点称为a,凸碧山庄的中心点称为b,ab的连线和藕香榭池沿相交的点称为d,池沿东北角称为e,bde三点就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引一条经过a,平行于de的直线,它和be相交的点称为c,这个点就是石阶路的起点。这样abc也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根据三角形的原理,我们知道,当ac的长度越小,ab和bc的长度越接近,当ac等于0的时候,ab和bc的长度相等,这时候的三角形就是一条直线了。根据实际的布局,我们知道凹晶溪馆到水池东北角的距离很近,那么ac的长度就很小,所以说ab和bc的长度是非常接近的。

  我们来尝试计算bc的长度。

  石阶路“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大观园的山对于每个人都是陌生的,但是我相信每个人都爬过山,对山上的台阶的坡度是不陌生的,一般来说,坡度都是45度左右,从山底到山顶走百余步,按一步上一个台阶,就是从山下到山顶一共有100多级台阶的意思;上山的台阶的坡度和现在住宅楼里的台阶的坡度是差不多的,现在住宅楼一层楼是16级台阶,8层楼是112级台阶,现在一层楼的举架基本都2.8米左右,8楼的高度是22.4米,如果把这些楼梯展开排列,放到山上,那么山坡的长度就是22.4米。如果放到大观园的山坡上,基本符合百余级台阶的描述,所以说大观园的山高大约就是22米。

  Ac的长度虽然小,毕竟不是零,所以我们把bc的长度估算为20米,那么主山东西宽就是40米。这个数值研究方法基本的是推论,它和大观园主山实际的长度必然有误差,但是结合大观园整体的大小以及怡红院这个大院落在主山之中等等情况,可以说误差的是很小的。实际的情况也许就是这样。

  藕香榭水系之谜

  藕香榭水系是大观园中两大水系之一,它是指流经藕香榭所在的水池的水域的总称,藕香榭水系的景点是大观园中布局最精妙最经典之所在,遍布曹雪芹老先生的加密珍珠,解开这些谜是很艰辛的历程,用宝玉的话讲:“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

  藕香榭水池的四边界限我们都已经知道,藕香榭水系的难点不在这里,难点在这些建筑本身的特殊性。

  秋爽斋和荇叶渚

  秋爽斋在藕香榭水池的西岸,暖香坞的对过,它和藕香榭、暖香坞和稻香村是一条直线上的建筑,这条线是大观园的南北分界线。

  第四十回,贾母从潇湘馆出来,去蓼溆紫菱洲一带坐船去秋爽斋,让凤姐等人从陆路去秋爽斋,“凤姐听说,便回身同探春、李纨、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晓翠堂既然称为堂,说明它是秋爽斋会客的地方。

  第三十七回,探春邀请众人到秋爽斋开海棠诗社,探春会客应该在晓翠堂,宝玉“在回廊上踱来踱去”,说明晓翠堂有回廊;宝玉和黛玉说“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潮地应该是指近水的地方,黛玉蹲在潮地上,说明晓翠堂近水,在大观园中,带翠字景点都和沁芳溪有关,说明晓翠堂离沁芳溪近,秋爽斋南界限是沁芳溪,北界限是藕香榭西游廊,它是南北方向的院落。秋爽斋和潇湘馆就隔一道沁芳溪。晓翠堂就是藕香榭水池的西南角。

  第四十回,贾母来至探春房中,“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说“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这段话说明了秋爽斋后廊檐下有梧桐树。

  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此时悉难全记”。桐剪秋风应该是秋爽斋的匾额,它非常符合秋爽斋的意境。

  秋爽斋是对一个建筑群的总称,晓翠堂是秋爽斋的厅堂,待客的地方,桐剪秋风是探春卧室的匾额。

  第四十回,贾母等人从秋爽斋出来坐船去省亲别墅,“说着,众人都笑了,一齐出来。走不多远,已到了荇叶渚”。渚(读音主),水中的小块陆地的意思,荇叶渚就是小块陆地上种植的都是荇叶这种植物;“走不多远”说明它在秋爽斋附近。

  第四十回,贾母带人从荇叶渚坐船,准备去省亲别墅,“凤姐儿也上去,立在舡头上,也要撑舡”,贾母说,“这不是顽的,虽不是河里,也有好深的。”,大观园里,水池比河浅;“其余老嬷嬷散众丫鬟俱沿河随行”,说明荇叶渚附近有河。秋爽斋附近是藕香榭水池,怎么会有河呢?这是因为荇叶渚的关系。秋爽斋以北,省亲别墅以西是一片很大的水域,荇叶渚在这片水域中间,荇叶渚和池沿之间形成水道,这样划船时候就可以绕着荇叶渚游玩,成为了一个漂亮的景点;现在的公园里有游船的水域,大多有这样的设计。大观园里的人把这样的水道称为河。

  蘅芜院和花溆

  蘅芜院在大主山里,在东北方向,前门是沁芳溪,南方是凹晶溪馆和凸碧山庄。

  第十七回,贾政游园到了沁芳溪源头,宝玉给这里提名,“莫若‘蓼汀花溆’四字。”,汀(读音听),水边平地的意思,蓼汀是说河边平地上都是蓼这种植物,蓼花在北方的水边就很常见,花的形状象谷穗,粉红色,我的故乡辽宁抚顺浑河岸边就有很多蓼花,成片的蓼花是非常好看的,花溆说河边都是花的意思,这个花就是蓼花。蓼汀和花溆是一个意思,两个一起用有重叠之嫌。所以元春给改了名字,第十八回,贾妃看了四字说,“‘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可见花溆指的是一条河,花溆是河的代称。

  第十七回,贾政游园,到了沁芳溪源头,看见花溆后,“于是要进港洞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政要进的是花溆;贾珍说“从山上盘道亦可进去,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他们行走路线是:沁芳溪源头-山道-蜂腰板桥-蘅芜院。看着贾政的行走路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黛玉湘云的下山路线,这是对蜂腰板桥的第四次描写,同样的,是从第四个角度描写。曹雪芹为了蜂腰板桥之谜,可谓费尽苦心,此时此刻,体会下“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句诗,心头别有一番滋味。

  贾政等人近蘅芜院的目的是为了看花溆,蘅芜院只是看花溆路上的一个点,贾政等人是从前门进的蘅芜院,那么从蘅芜院的后门出去,就能到花溆,否则他们是不会进蘅芜院的,那么他们看见的花溆在蘅芜院的北边。

  第四十回,贾母从荇叶渚坐船到省亲别墅去,“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贾母等人是从水池西岸的荇叶渚出发的,花溆在东北方向,可见船是向东行的,船进花溆说明了藕香榭水池和花溆相通的,点明了花溆是藕香榭水系的源头,花溆是沁芳溪的源头,也是藕香榭水系的的源头,暗合脂砚斋批语“大观园里的水只一脉”;贾母在花溆“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蘅芜院在藕香榭水池的东北角附近,相通的地方应该在藕香榭水池的东北角;贾母的行进路线:荇叶渚-藕香榭水池东北角-花溆-蘅芜院。

  贾母等人进的也是花溆,它应该在蘅芜院的西边,这样我们发现花溆的形状很特殊,呈直角尺形。花溆的源头是沁芳闸,水从沁芳闸流出后,一部分向东流进山坳,成了沁芳溪的源头,另外一部分向南流,成了藕香榭水池的源头。

  第十七回,贾政从蘅芜院出来,从游览规律看,出的是后门;从进蘅芜院的目的看,也是出的后门,“说着,大家出来。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贾政道:“这是正殿了”。一面说,一面走,只见正面【庚辰双行夹批:正面,细。】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

  蘅芜院和省亲别墅的前门都是在藕香榭水池北岸这条直线上,如果贾政出的是蘅芜院前门,出来就看见的是省亲别墅的正面;但是文本描写贾政是先看到的省亲别墅的整体情况,先看到的省亲别墅侧面,然后走到正面的,这也说明了贾政是从蘅芜院的后门出去的,出后门就是为了看花溆,接着顺着花溆往西走,转过蘅芜院的北墙就看见了省亲别墅,然后向南走,才到了省亲别墅的正面。

  贾政进蘅芜院“那大主山所分只脉,皆穿墙而过”【庚辰双行夹批:好想。】曹雪芹在文本中描写蘅芜院里有大主山的山脉,但是脂砚斋却批语说这是个好的想法,意思是说蘅芜院并没有山脉穿墙而过,这只是一个想法,曹雪芹和脂砚斋是矛盾的,我们应该相信谁呢?

  脂砚斋的另外一条批语给出了答案。

  第十七回,贾政游园到了花溆,“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庚辰双行夹批:仍是沁芳溪矣,究竟基址不大,全是曲折掩映之巧可知。】

  这段文本描写了两个地方,一个是沁芳溪,另外一个是蘅芜院。这两个地方都在东北山坳里。脂砚斋说这个地方能说明大观园不是很大,那么这个地方应该是个节约空间的设计。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再来分析曹雪芹和脂砚斋的话,就可以明白他们两个在打什么哑谜了,东北山坳是个人工的山坳,为了建蘅芜院,也为了引沁芳溪,把这里的山夷为了平地;因为蘅芜院院落原来是山,到了蘅芜院,想起了这地方原来是山,所以说主山山脉皆穿墙而过。

  蘅芜院是大观园布局中最难理解的一个建筑,这个地方如何布局,困扰我时间最久,也是所有布局之谜中最后解开的迷题。

  微信搜索公众号【醉爱红楼(zui2honglou)】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1。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

阅读全部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