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量
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量
许建平在《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上撰文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俞平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那么高。似乎论考证的功夫与功绩不及胡适,理论评论不及王国维,对《红楼梦》历史地位的评价不及鲁迅,他不过是在胡适耕耘的夹缝中,做了一点较细致的补充性工作。这是一种误读。俞平伯先生的研究方法不在这三种方法之内,而是在方法研究上另辟新径。
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方法属于文本分析模式。其有三个规定性:一是以文本为研究对象和论证的依据、最终的目的是说明文本;二是与文本紧密相联系的文学眼光;三是分析的方法。依据这三个规定性,单纯的版本校勘只合乎第一个规定性,故而不能算作文本分析模式,只有将文字的校勘与文学的眼光和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才算得上研究中的文本分析模式。用文学眼光分析文本,吴宓的《红楼梦新谈》算得上是较早的一篇;然而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对《红楼梦》加以系统研究,且产生了更大影响的则是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故而作者以为这条
路是由俞平伯开创出来的。
微信搜索公众号【醉爱红楼(zui2honglou)】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1。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