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曹雪芹 >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目的是什么揭秘

2019-01-20 17:28

  曹雪芹写《红楼梦》,目的是什么?别人说了都不算,真正的目的,要从书中去找。

  因为《红楼梦》实在太伟大,所以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先生是这样认为的:

  “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障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没错,鲁迅先生看见的是生与死、爱与恨,也即繁华与寥落、开始与结局。

  这与《红楼梦》中所述“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同义。

  不得不说,如果所谓的经学家、道学家、才子等人都是盲人的话,他们都看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红楼梦》之浩瀚如星河大海,岂能以区区《易》、淫、缠绵、排满、宫闱秘事......而概之?观《红楼》者,必须有大襟怀、大格局,岂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鲁迅先生即是如此。

  说完了这些,我们从《红楼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作者究竟想通过《红楼梦》告诉我们什么。

  一、《红楼梦》的开头故事

  《红楼梦》开头就是一个故事。

  一僧一道遇到一块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石头要求把他带入凡间去经历了一下,顺便有一位绛珠仙子为了报恩也跟着下凡了,然后就有了“木石前盟”。

  事情结束后许多年,(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无意间看到了石头上刻的字: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首诗交代了两点:

  1.《红楼梦》记录的是作者身前身后事;

  2.《红楼梦》的作者痛惜无材“补天”,白白浪费了人生。

  其间空空道人曾问过石头,你这石头上故事,既没有朝代可考,又没有“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说《红楼梦》寓意什么忠臣良将的可以歇歇了),里面只不过有几个有才有情的一般女子(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的故事,换句话说没什么噱头,我给你抄了世人(喜欢看噱头的人)也不爱看,那我为什么要帮你把你的故事传下来?

  我们看看石头怎么说?

  石头的意志,也就是作者的意志(不管《红楼梦》的作者是不是曹雪芹)。

  石头回答了很长一段话,大意是:

  1.年代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

  2.我这个既不是野史那样的胡说八道(说《红楼梦》是宫闱秘事的可以歇歇了),也不是艳史那样的坏人子弟(说《红楼梦》淫的可以歇歇了);

  3.我这段故事不愿让世人称妙,也不要世人检读(埋首于故纸堆研究),只不过是让大家在酒足饭饱之后解解闷,强如看那些什么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呢!

  如果不相信笔者的概括的,可以自己检视原文进行理解。

  二、《红楼梦》的名目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从《红楼梦》曾经的这几个名字来看,《红楼梦》无疑与“情”有关,与女子有关,与作者个人经历有关。

  说完了《红楼梦》的原名,我们再来看看《红楼梦》的回目名。

  我们再回到《红楼梦》的开头。

  先来看《红楼梦》第一回的回目名: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甄士隐”者,何也?真事隐也。

  “贾雨村”者,何也?假语村言。

  这说明,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真事隐去(故而年代无考),这也说明作者用意不是让读者去寻根究底探索哪朝哪代的宫闱秘事之类的,而是为了借着“假语村言”来怀念“闺秀”。

  闺秀者,谁人也?

  频频回顾贾雨村的娇杏(侥幸)算得上吗?

  当然不算。

  娇杏不过是甄士隐家里的一个丫鬟而已,算不得大家闺秀身份;见了陌生男子便频繁回顾,更算不得大家闺秀作为。

  那么,这里的“闺秀”,自然说的应该是真正的闺秀。

  作者写就这“假语村言”,究竟为的是怀哪位闺秀呢?
  微信搜索公众号【醉爱红楼(zui2honglou)】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1。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

阅读全部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